发展历程、概况
1924年,河南大学始建物理实验室,配有各种物理实验仪器数百种。随着实验仪器种类和数量的增加,1933年物理实验室分成力热、电磁、光学三个实验室,战乱期间,仪器设备流失严重。1959年,学校重建物理系,1980年,建有力学实验室、热学实验室、电学实验室、光学实验室、近代物理实验室、电工实验室、电子技术实验室、中学物理教法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。至1984年,实验仪器有了较大扩充,基本满足了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条件。
第二阶段:1985-2001稳步攀升的提高阶段。
1985年,创立了固体表面实验室(现已发展成为教育部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)和现代光学实验室,建立了凝聚态物理学、光学、光学工程等理工科硕士点,奠定了学科发展基础。在物理学同仁的共同努力下,又先后创办了测控技术与仪器、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,以及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硕士点,并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基础实验室。
第三阶段:2002-至今健步前行的发展阶段。
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,2002年成立了物理与信息光子电子学院,2006年更名为物理与电子学院。至2003年,学院已拥有物理学、测控技术与仪器、通信工程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,一个博士点和多个硕士点。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,实现资源共享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,满足全校理工科基础实验和实训的教学需要,同年正式成立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,并分别于2006年、2007年、2010年相继被评定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
本着“理工融合、资源共享、注重能力、突出创新”的理念,2013年对3个已经获批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1个创新开放实验室及其他相关专业基础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升级,并增设了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,组建了“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实验教学中心”。
中心整体概况
中心以物理与电子学院的学科优势为支撑。学院拥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,凝聚态物理学博士点,物理学、光学工程、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,设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、生物物理、课程与教学论(物理)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(物理)、光学工程等专业学位硕士点。物理学、光学工程、电子科学与技术为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,通信工程为河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试点专业。
中心位于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琴键湖畔,东邻牛顿广场,用房面积达8600平方米,仪器设备7204台(套),总值6178万元,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98%以上,开设实验项目338个,其中,综合设计性、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占76.6%。
中心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,其实验教学授课范围覆盖全校的理、工、医等13个学院39个专业的学生,每年受教学生6000余人,实验人时数50多万。中心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,其受益面已由校内辐射到了校外。每年前来实验中心学习与实践的独立学院的理、工、医等学科学生、参加河南省及全国物理竞赛的中学生、国培计划的中学物理教师、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研究生等达2500多人次。
中心骨干实验教师相对稳定,实验教师队伍保持开放流动、专兼职结合、助教协助的动态平衡。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,中心实施了青年教师专业培训和学历提升计划等措施。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88人,其中一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,正高和副高职称人员占80%以上,年龄、学历、职称结构比较合理。中心教师坚持“敬业、严谨、博学、善导”的优良教风,教学效果受到良好赞誉,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,如“大学物理实验”和“近代物理实验”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,“光学与近代物理”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,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,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大批奖项。
中心具有开放、高效的运行机制,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中心主任负责制,统筹调配教育教学资源,建立了实验室网络化管理信息平台和中心网站(http://peec.henu.edu.cn)。中心管理制度健全,保障措施得力,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规范、有序进行,正在省内外发挥着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。通过以上措施,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、教育理念先进、创新能力强、实践经验丰富,核心骨干相对稳定,知识结构、年龄结构、学历结构等更加优化合理,富有活力、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团队。